光伏分布式报告(三):政策加码促进行业发展
我国最初的分布式补贴政策为金太阳工程,补贴方式为50%~70%的初始补贴,但是由于采用的是事前补贴方式,造成了骗补、先建后拆、报大建小,难以监管等问题。
图表 39 光电建筑和金太阳工程统计
项目时期
项目性质
项目个数
规模(MW)
初始投资补贴标准(元/W)
2009年
光电建筑项目
111
91.00
BIPV 20;BAPV 15
2010年
光电建筑项目
99
90.20
BIPV 17;BAPV 13
2011年
光电建筑项目
106
120.00
BIPV 12
2012年
光电建筑项目
128
225.00
BIPV 9;BAPV 7.5
2009年
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
140
304.00
建筑光伏 14.5,离网 20
2010年
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
46
271.70
建筑光伏 11.5,离网 16
2011年
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
129
692.20
多晶硅 9.0;非晶硅 8.5
2012年
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
155
1,709.20
建筑光伏 5.5,离网>7.0
资料来源:CREIA,华创证券
2013年8月,发改委颁布了新的分布式补贴政策:
(一)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,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.42元(含税),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,由电网企业转付;其中,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,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。
(二)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基金和附加,以及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。
分布式采用全电量补贴政策可以有效避免骗补等行为出现,而采用备案制相比于核准制更加灵活。
图表 40 初始安装补贴与度电补贴优缺点对比
补贴形式
优点
缺点
初始安装补贴
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收回投资,有利于市场的推广。
事前补贴方式,如果政策执行不当,容易出现骗补等问题
度电补贴
根据实际发电量补贴,有效避免了骗补等问题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造成企业现金流回收变慢。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的收入存在差异,导致投资回报率存在一定的风险。
标杆电价上网
电价固定有利于稳定项目收益率,商业模式容易更快地形成和推广。
无法鼓励自发自用,相当于变相增加补贴金额,并对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一定的压力。
资料来源:华创证券
2014年1月,能源局下发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,指出2014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GW,其中分布式8GW,光伏电站6GW。
图表 41 我国分布式规划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
序号
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
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(单位:万千瓦)
合计
分布式光伏
光伏电站
合计
全国
1405
800
605
1
北京
30
20
10
2
天津
22
20
2
3
河北
100
60
40
4
山西
45
10
35
5
内蒙古
55
5
50
6
山东
120
100
20
7
辽宁
25
20
5
8
吉林
15
10
5
9
黑龙江
10
5
5
10
上海
20
20
11
江苏
120
100
20
12
浙江
120
100
20
13
安徽
55
30
25
14
福建
35
30
5
15
河南
75
55
20
16
湖北
40
20
20
17
湖南
25
20
5
18
江西
38
30
8
19
四川
10
2
8
20
重庆
1
1
21
西藏
6
1
5
22
陕西
50
10
40
23
甘肃
55
5
50
24
宁夏
50
10
40
25
青海
55
5
50
26
新疆
65
5
60
兵团
20
20
27
广东
100
90
10
28
广西
15
10
5
29
云南
11
1
10
30
贵州
6
3
3
31
海南
11
2
9
资料来源:华创证券
从上表可以看出,分布式光伏配额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,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河北均超过60MW。各地区为了促进分布式光伏的发展,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不同的地方补贴。